11月10日10時許,內蒙古呼和浩特南站站場內15條到發(fā)線,已經被匯聚于此的萬噸大列和百輛空車占滿,上下行6條正線上也滿是呼嘯而過的列車。呼和浩特南站車站值班員李志面前顯示器上的信息不斷刷新,6部電話和1部對講機幾乎一刻不停。
唐包鐵路是我國北煤南運、西煤東運主要運輸通道之一,年煤炭發(fā)運能力超兩億噸。作為唐包鐵路沿線重要的運輸樞紐和煤炭萬噸列車的集結地,呼和浩特南站每天都有來自內蒙古鄂爾多斯、包頭等地的煤炭列車匯集于此。
“我們車站的站場面積約45萬平方米,相當于63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。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呼和浩特南站站長李愛軍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過家。他介紹,今年9月1日至10月25日,呼和浩特南站日均發(fā)運煤炭萬噸列車36列,重點保障我國華東、華南等地區(qū)的煤炭需求,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共發(fā)運煤炭2765.6萬噸,日均煤炭發(fā)運量達50.3萬噸。
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,連日來,內蒙古各煤礦滿負荷生產煤炭,煤炭萬噸列車裝載量增加,加大運力向全國供煤,全力以赴保障能源供應。
“今年7月,我們向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申請將238處能夠快速釋放產能的煤礦列入保供名單。截至目前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已批復同意39處煤礦核增產能,新增產能4955萬噸/年。”內蒙古自治區(qū)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內蒙古正在全力釋放煤炭先進產能,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,督促在產煤礦應產盡產、滿產達產。
10月以來,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集團(以下簡稱“神東煤炭集團”)開足馬力,滿負荷生產,成立了迎峰度冬煤炭保供工作領導小組,下設專業(yè)保障組,編制煤炭保供工作方案,制訂安全生產、洗選裝車、物資供應、疫情防控等六大類35項保障措施。
“根據集團下達的月度生產作業(yè)計劃,結合鐵路天窗,以及各礦井搬家倒面、設備預防性檢修等情況,我們主動克服疫情防控導致生產人員緊張、工作面過特殊地質構造等影響,精細組織、噸煤必爭,高效協同、應裝盡裝,實現自產煤和外購煤協同互補、雙向發(fā)力。”神東煤炭集團總調度室主任栗建平介紹。
疫情防控期間,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增加了臨時床位,保障封閉期間員工住宿問題,并調整餐廳開放時間,實行錯峰就餐,提倡打包用餐、分桌就餐。同時,加大對設備故障率、按時開機率考核力度,強化設備檢修質量,全力確保保供任務完成。10月以來,上灣煤礦平均每天生產煤炭4.05萬噸、外運列車9.2列。
保外更要保內。9月6日,《內蒙古自治區(qū)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統籌做好農牧民冬季取暖用煤保障工作的通知》下發(fā)至各盟市,要求煤源保障盟市督促承擔保障任務的煤礦,按期保質保量完成農牧民取暖用煤的生產供應任務;用煤盟市壓實工作責任,加強與供煤盟市及煤礦對接,按照“定路線、定車輛、定人員”的原則,自行組織煤炭運輸、配送等工作,盡快將農牧民取暖用煤落實到戶。
進入9月以來,一輛輛掛著橫幅、載著“暖心煤”的運煤大卡車,陸續(xù)從煤礦發(fā)往內蒙古各旗縣區(qū)“暖心煤”發(fā)放點。內蒙古農牧民駕駛著農用四輪車,經過稱重、登記、裝車一系列流程之后,開著裝滿“暖心煤”的四輪車滿載而歸。
“今年的天氣說變就變,多虧了政府發(fā)的這兩噸‘暖心煤’,現在我們坐在家里,炕頭熱乎乎的。”82歲的劉兵住在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白泥井鎮(zhèn)侯家營子村。劉兵告訴記者,今年煤價1000多元一噸,按冬季取暖大約需兩噸煤來計算,僅買煤一項就得花費近2000元。正當盤算著買煤的時候,劉兵接到政府要給農牧民每戶發(fā)放兩噸平價“暖心煤”的通知,“解了我們的‘燃煤之急’”。
據統計,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共為9個蘇木鎮(zhèn)、6個街道、3個敬老院發(fā)放“暖心煤”14萬噸。據內蒙古自治區(qū)能源局發(fā)布的數據,截至10月18日,內蒙古全區(qū)12個盟市“暖心煤”拉運任務已完成過半。(石佳 宋蕊)
評論